小總結
十一月了, 走左潮流尖端的我總要比人先走一步回顧今年的自己(很老土, 不過來到這個年紀是需要的), 我痛恨自己下的承諾未能兌現, 沒關係, 反正大人的世界總愛開空頭支票, 我恨我未能完成自己的相冊, 根本毫無頭緒, 膠捲也買下, 偏偏沒有行動的力量......但我相信上天總會無聲無色為你關下門而又靜悄悄為你開啟另一扇門。
於是我接觸到皮革製作, 我討厭那種裝藝術家, 每天清醒時間少於十六小時的人(剩下那清醒的時間偏去了睡覺。)也討厭那些每天擁抱著虛無飄渺的觀念, 跟現實越走越遠的人, 奈何你總不能不與他們溝通但他們卻彷彿魂不附體額上刻著「有事外出」四個大字。
我 喜歡皮革製作那種踏實, 多勞多得, 只要肯花時間, 出來的結果總不會太差。一年前我的確想過自己完美的喪禮, 我想過靈堂應播放什麼音樂, 破地獄可免了, 西式適合我多點, 同時我希望做到我離去那刻剛好不留世界留下一點東西, 當為了避免認識我的人會觸景傷情(現在我認為物件留下多寡對他們觸景傷情與否根本沒有什麼關係), 也當是把我這個人忠實的「還原」。
我 遺憾我未能為自己寫本遺書, 但寫了第一頁已經寫不下去, 我想是我悲天憫人不想認識我的人像查字典般看看我有沒有說他們壞話? 於是我乾脆不寫, 我要你們永遠不知道我的心意。現在我自私點, 想為世界留點東西, 縱使我不相信觸景傷情, 但我相信記憶不是相片, 是可變的, 久而久之人們會為那些記不起的情節錦上添花。
終於忙完酒展.......Zzz
幸好經過三年Starbucks的訓練, 全日站立還可以, 應付閒人的功夫還未退步, 活動中有許多國內的朋友詢問在國地有沒有門市, 看來我的老闆要想辦法盡快在內地開一個辦公室了。
一轉眼已經是第三天, 之前寄了兩張免費票給那位心儀的同學但她最後都沒有來到......我覺得我三天的努力都是白費......
今天無話再說了, 附上最近的皮革製作, 是給她姐姐的名片套:
[轉貼] 慳得要有品,要有型 - 李兆波
http://hk.biz.yahoo.com/111031/366/4byxg.html
慳得要有品,要有型
傳統智慧告訴我們「節儉是美德」,但如何節儉(即是「慳」)才是關鍵。雖然各種節儉方式最終目的是節省金錢,但是其背後反映著不同的價值觀。某些方式若過了頭,更會改變別人對自己的觀感,可謂影響深遠。一般而言,節儉有三種方式:
一、慳自己不慳別人
二、慳自己也慳別人
三、不慳自己而慳別人
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是第一種,即自己節儉得來也會善待別人。當人們看見自己「待人以,律己以嚴」,自然會獲得別人的尊敬,受人愛戴。其次是第二種「一視同仁」的方式,沒有人獲優待,別人對自己也不會有負面感覺。而最不理想的是第三種,靠著犧牲別人的利益來換取一己的好處,最不受人歡迎。
有朋友在私人機構工作,他的上司是個「算死草」,每件事都機關算盡,務求「慳得最多」或取得「最多著數」。早前過春節的時候,他的上司為了節省金錢,漠視公司派開工利是的習慣,在新春期間不派開工利是給下屬,就算下屬在他面前說恭賀說話,依然不為所動。結果如何?大家可以想像得到──講求「意頭」的下屬覺得上司在開工利是上出這麼「少力」(即「劣」),做下屬當然在工作上也會「慳力」。
在商業社會,利用公數約朋友吃飯甚為普遍。有商界朋友的上司習慣用「公數」和客戶吃飯聯誼,但由於食飯次數太多,公司發放款項過程需時。若每次都由上司自己先行付款,現金流難免受到影響,所以每次結帳的關鍵時刻,其上司總是忘記帶錢包,或從褲袋拿錢包時「發生困難」,或忙著與客戶談天,甚或上了洗手間,好讓朋友代他結帳付款。朋友抱怨這個點子算得盡,上司既可吃免費飯,也不影響他個人現金流,相關金錢還可先做定期存款賺利息或投資賺錢,難為朋友要等兩、三個月,公司才發還相關款項,嚴重影響朋友的現金流及其團隊的士氣。
有人在一班朋友出外吃飯結賬時不知所蹤,目的是慳。也有公司因為慳而在農曆年派十元的開工利是。十元開工利是是可以的,只是在市值千億的公司來說相信股東也會介意那麼少而不是那麼多。有時候小小的禮物已可以令人歡暢,這是不可以慳的,除非經濟有很大的困難。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導師
我的理財智慧
從來我是一個後知後覺的人,
睡前分享
有一次,一個年輕人跑來問我:「我想創建一個公司, 在這之前你能給我什麼忠告?」我用我一貫的態度回答他說:「你先去一家公司謀一份差事學習銷售。」但他很乾脆地回答我:「我不喜歡,我討厭做銷售,討厭作 銷售員。我只想做管理者去雇用銷售員。」聽到他這麼說,我就與他握了握手,並祝他好運。這也正是富爸爸教我的一課:「不要與向你討教,但又不聽你意見的人 爭執,盡情結束和這種人的談話,並且重新回到自己的正事上來。」
愛因斯坦說:「偉大的思想常常遭遇庸人的強烈反對。」
愛因斯坦說:「人只有在超越自我的時候,才真正開始生活。」
[富爸爸提早享受財富2]
賣物奇遇
昨天拿了一堆CD和DVD去二手鋪放售,心想這堆東西應賣到$200,滿心期待去櫃檯問:「老闆,收唱片和DVD嗎?」,說畢他們便當起驗屍官來, 翻箱倒箧的檢查,最後他們各自在檯下像打計算機,互交一下眼神,給我一個恥辱性報價「$35啦!」「......」我呆了......他們補充道「許志安 沒市場,而且你的電影也比較舊所以,$35已經很好了。」我拿著那$35奪門而出,口裡吐出:「許志安! 為何你不爭氣一點? 或者一名藝人死後應該會被人尊重多一點......什麼電影也算新? 新到未上畫就算新? [熱浪球愛戰]這些爛片算新? 爛片的新片與好片的舊片的回收價有分別嗎?」
再一次引證,購物應該小心為上,應買一些保值的東西,免得潦倒時招人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