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明 LED 佈局
最近依忙到嘔泡,終於有時間整理一下最近留意到一單關於鄭建明的大茶飯(big tea rice)。
時間關係,先看看下列的通告:
日期 : 15年03月24日 08:40
順風清潔能源(01165)公布,公司就建議向晶能光電集團的現有股東(賣方),收購晶能光電集團已發行股本的51%與 Lattice Power Corporation(晶能光電集團)訂立諒解備忘錄。
晶能光電集團主要從事於生產可廣泛應用在通用照明、顯示幕、LCD背光和工業領域的LED晶片產品。晶能光電集團是擁有硅襯底GaN外延生長和晶片加工技術的世界級領跑者,是全球第一家量產高功率、高性能的硅襯底LED晶片公司。
受限於各方簽署正式的買賣協議,現提議建議收購的代價應全部由公司通過向賣方發行及配發公司新股份的方式支付。該諒解備忘錄不會就建議收購對各方產生具法律約束力的義務,但有關保密、費用和成本及監管法律的條款具有法律約束力。建議收購須待各方協商及簽署正式的買賣協議後方可作實。
點擊打開鏈接
日期 : 15年04月01日
先思行(00595)宣布,將收購 Lattice Power 1.71%權益,代價785萬美元(約6123萬港元)。Lattice Power 集團主要從事研究及生產應用於一般照明、顯示器、液晶顯示器背光及工業領域之發光二極管(LED)晶片。隨著預期普羅大眾對節能及環保日益關注,董事認為,Lattice Power 集團之硅基 GaN LED產品有潛力取得 LED 照明市場之市場份額。
點擊打開鏈接
日期 : 15年05月21日 09:14
順風清潔能源(01165)宣布,向包括關連人士亞太資源開發等賣方收購晶能光電集團之59%股權,代價20.4億元,將按每股5.2元,較昨日收市價4.98元溢價4.42%,發行3.92億股代價股份方式全數支付,佔擴大後股本11.29%,股份申請今早復牌。
晶能光電為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公司,主要從事發展、生產、市場推廣及銷售用於一般室內及室外照明、專業光源、LCD 背光及相關行業的 LED 芯片及 LED 封裝。晶能光電於收購事項前曾發行若干現有認股權證。為避免轉換有關現有認股權證所產生之任何攤薄效應影響公司對晶能光電之控制權,作為交易之一部分,公司已同意認購 E 系列認股權證及取得認購期權。
點擊打開鏈接
晶能光電有限公司( Lattice Power Corporation) 是由金沙江基金、淡馬錫集團、Mayfield基金、永威投資公司和凱旋創投基金等多家國際著名機構投資公司投資建立。
公司網址:http://www.latticepower.com/
接著,再看看近期一單海外收購報導:
2015年04月03日23:19
鄭建明33億美元買下飛利浦照明為何插手LED?
荷蘭當地時間3月31日,由“GO Scale Capital”(金沙江創業投資與橡樹投資夥伴聯合組成的基金)所牽頭、亞太資源( 0.155 , -0.00 , -2.52% , 實時行情 )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和南昌工業控股集團支持的併購基金,擊敗CVC資本、KKR資本、貝恩資本等國際私募巨頭,以3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飛利浦旗下Lumileds 80.1%股權以及“飛利浦”商標20年使用權。
有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中國資本( 5.5 , -0.29 , -5.01% , 實時行情 )控股Lumileds以及持有“飛利浦”商標20年,除了資本運作之外,更大的意義在於打破了國際上對LED核心專利的壟斷。
2015年2月1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再度正式啟動新一輪“337調查”,四家被訴方就有三家與中國有關,因此業內比較主流的一種觀點認為,這次中國資本收購,主要就是衝著專利去的。
“LED行業是個微笑曲線,上游被飛利浦等5家國際巨頭壟斷,中游是以中國為主的加工鏈,下游是市場應用。現在上游掌握專利和高額收益,下游需求又在穩定增長,但中游的毛利十分低廉。”有投行人士指出,正基於此,如果成功收購飛利浦,無疑開闢了一條中國LED企業打破國外專利壟斷的新路,有望釋放和整合國內LED的產能,走出國門對接國際市場。
“這對LED行業產業升級、產能整合的作用不言而喻。”GO Scale Capital董事長、金沙江創投聯合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伍伸俊表示。
事實也是如此,作為交易的一部分,飛利浦公司將轉移600餘項有關LED生產與汽車照明的專利至Lumileds公司。
“飛利浦模式的操作,通過跨境套利、技術套利發展新興產業,有利於中國擺脫世界工廠的稱號,助力中國產業新一輪的崛起。”伍伸俊說。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飛利浦願意把旗下的Lumileds以及600餘項專利打包轉讓出去,“大方”的原因可能是相較中國的技術雙方之間的實力還是較為懸殊的,所以“讓點利”尚構不成威脅,但當下的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市場跟隨者的階段,這些轉讓來的專利技術未來幾年可能仍然會是主流技術,所以收購還是值得的。
作為創下LED有史以來最大一單資金收購,整個交易預計將於今年第三季度獲得監管部門批准後,正式完成。
鄭建明資本再發力
《華夏時報》記者也注意到,這次中國資本對Lumileds收購的背後,隱現上市公司的身影,專利的轉讓和品牌的使用也是為了實現Lumileds本土化。
資料顯示,創立於2004年的金沙江創投主要以中國本土投資為主,重點關注半導體器件和新材料、互聯網和無線通信技術應用、綠色能源等,已完成的投資項目包括去哪兒、百合網、滴滴打車、波士頓電池、晶能光電(江西)有限公司等。而在金沙江創投的背後,則浮現出鄭建明的背影。
鄭建明是順風清潔能源(01165.HK)的實際控制人,因2014年出資30億元抄底無錫尚德而被稱為“光伏帝”。
如果對資本市場較為註意的話,就會發現3月23日的時候,順風清潔能源曾宣布,就收購晶能光電51%股權的交易,與其股東LatticePowerCorporation訂立《諒解備忘錄》,並提議收購的代價全部由公司發行及配發新股的方式支付。
而路透社的報導顯示,晶能光電3月中旬的時候曾就收購Lumileds出過價。晶能光電主要生產可用在通用照明、顯示幕、LCD背光和工業領域的LED芯片產品,擁有矽襯底GAN外延生長和芯片加工技術,曾經的蘋果供應商藍寶石也擁有該領域的技術、產品和市場。
據知情人士透露,鄭建明對亞太資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出資份額很大,與金沙江創投方面也是緊密合作夥伴。因此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鄭建明佈局LED產業、投資方向從“光伏”轉向“光電”、擴建LED產業版圖的又一步。而且鄭建明又通過收購掌握了600餘項的專利,這無異於如虎添翼,而且對國內LED行業來說,等於是一次大洗牌。
不過在這次收購過程中,鄭建明本人並未現身。
伍伸俊表示,Lumileds的財務狀況非常健康,2014年銷售額接近20億美元,稅前利潤率達到兩位數,在全球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
在伍伸俊看來,飛利浦這次願意出售旗下LED照明業務,是因為根據其戰略定位,未來將集中於醫療產業。“照明產業的機會很大,但需要不斷投入,飛利浦認為未來包括LED照明市場在新興國家,尤其是在中國。”
根據交易約定,在完成對飛利浦Lumileds併購交割後,新公司仍將保留原名Lumileds,並仍由Lumileds LED現任首席執行官Pierre-Yves Lesaicherre執掌,以穩定團隊,伍伸俊將出任Lumileds的臨時總裁。飛利浦仍將是Lumileds的重要客戶,並將繼續保持與Lumileds在研發與供應上的合作關係。
伍伸俊表示,在一切步入正軌以後,將盡快實現Lumileds中國本地化,同時希望將來能夠進行IPO,實現上市。
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項目的併購得到江西省和南昌市政府的鼎力幫助,南昌市將為該項目產能的擴張提供強力支持,南昌工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也參與到了併購當中。也許就在不久之後,中國品牌“飛利浦”LED產品就會源源不斷進入全球市場。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150403/231921886165.shtml
----------------------------------------------------------------------------------------------------------------------------------
相信,讀者看到一連串通告及鄭建明等人的相關海外收購後,也隱約感到 595 及 1165 收購晶能光電 (Lattice Power),分別持有1.7%(落釘?)及51%,並非無的放矢。接下來的問題是,這個 LED 大茶飯,最終只放在 1165? 定還是有機會借 595 的殼再大幹一番?看倌就要拭目以待。
發表時間:2015年5月25日 | 評論 (0)
| 全文
時間關係,先看看下列的通告:
日期 : 15年03月24日 08:40
順風清潔能源(01165)公布,公司就建議向晶能光電集團的現有股東(賣方),收購晶能光電集團已發行股本的51%與 Lattice Power Corporation(晶能光電集團)訂立諒解備忘錄。
晶能光電集團主要從事於生產可廣泛應用在通用照明、顯示幕、LCD背光和工業領域的LED晶片產品。晶能光電集團是擁有硅襯底GaN外延生長和晶片加工技術的世界級領跑者,是全球第一家量產高功率、高性能的硅襯底LED晶片公司。
受限於各方簽署正式的買賣協議,現提議建議收購的代價應全部由公司通過向賣方發行及配發公司新股份的方式支付。該諒解備忘錄不會就建議收購對各方產生具法律約束力的義務,但有關保密、費用和成本及監管法律的條款具有法律約束力。建議收購須待各方協商及簽署正式的買賣協議後方可作實。
點擊打開鏈接
日期 : 15年04月01日
先思行(00595)宣布,將收購 Lattice Power 1.71%權益,代價785萬美元(約6123萬港元)。Lattice Power 集團主要從事研究及生產應用於一般照明、顯示器、液晶顯示器背光及工業領域之發光二極管(LED)晶片。隨著預期普羅大眾對節能及環保日益關注,董事認為,Lattice Power 集團之硅基 GaN LED產品有潛力取得 LED 照明市場之市場份額。
點擊打開鏈接
日期 : 15年05月21日 09:14
順風清潔能源(01165)宣布,向包括關連人士亞太資源開發等賣方收購晶能光電集團之59%股權,代價20.4億元,將按每股5.2元,較昨日收市價4.98元溢價4.42%,發行3.92億股代價股份方式全數支付,佔擴大後股本11.29%,股份申請今早復牌。
晶能光電為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公司,主要從事發展、生產、市場推廣及銷售用於一般室內及室外照明、專業光源、LCD 背光及相關行業的 LED 芯片及 LED 封裝。晶能光電於收購事項前曾發行若干現有認股權證。為避免轉換有關現有認股權證所產生之任何攤薄效應影響公司對晶能光電之控制權,作為交易之一部分,公司已同意認購 E 系列認股權證及取得認購期權。
點擊打開鏈接
晶能光電有限公司( Lattice Power Corporation) 是由金沙江基金、淡馬錫集團、Mayfield基金、永威投資公司和凱旋創投基金等多家國際著名機構投資公司投資建立。
公司網址:http://www.latticepower.com/
接著,再看看近期一單海外收購報導:
2015年04月03日23:19
鄭建明33億美元買下飛利浦照明為何插手LED?
荷蘭當地時間3月31日,由“GO Scale Capital”(金沙江創業投資與橡樹投資夥伴聯合組成的基金)所牽頭、亞太資源( 0.155 , -0.00 , -2.52% , 實時行情 )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和南昌工業控股集團支持的併購基金,擊敗CVC資本、KKR資本、貝恩資本等國際私募巨頭,以3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飛利浦旗下Lumileds 80.1%股權以及“飛利浦”商標20年使用權。
有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中國資本( 5.5 , -0.29 , -5.01% , 實時行情 )控股Lumileds以及持有“飛利浦”商標20年,除了資本運作之外,更大的意義在於打破了國際上對LED核心專利的壟斷。
2015年2月1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再度正式啟動新一輪“337調查”,四家被訴方就有三家與中國有關,因此業內比較主流的一種觀點認為,這次中國資本收購,主要就是衝著專利去的。
“LED行業是個微笑曲線,上游被飛利浦等5家國際巨頭壟斷,中游是以中國為主的加工鏈,下游是市場應用。現在上游掌握專利和高額收益,下游需求又在穩定增長,但中游的毛利十分低廉。”有投行人士指出,正基於此,如果成功收購飛利浦,無疑開闢了一條中國LED企業打破國外專利壟斷的新路,有望釋放和整合國內LED的產能,走出國門對接國際市場。
“這對LED行業產業升級、產能整合的作用不言而喻。”GO Scale Capital董事長、金沙江創投聯合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伍伸俊表示。
事實也是如此,作為交易的一部分,飛利浦公司將轉移600餘項有關LED生產與汽車照明的專利至Lumileds公司。
“飛利浦模式的操作,通過跨境套利、技術套利發展新興產業,有利於中國擺脫世界工廠的稱號,助力中國產業新一輪的崛起。”伍伸俊說。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飛利浦願意把旗下的Lumileds以及600餘項專利打包轉讓出去,“大方”的原因可能是相較中國的技術雙方之間的實力還是較為懸殊的,所以“讓點利”尚構不成威脅,但當下的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市場跟隨者的階段,這些轉讓來的專利技術未來幾年可能仍然會是主流技術,所以收購還是值得的。
作為創下LED有史以來最大一單資金收購,整個交易預計將於今年第三季度獲得監管部門批准後,正式完成。
鄭建明資本再發力
《華夏時報》記者也注意到,這次中國資本對Lumileds收購的背後,隱現上市公司的身影,專利的轉讓和品牌的使用也是為了實現Lumileds本土化。
資料顯示,創立於2004年的金沙江創投主要以中國本土投資為主,重點關注半導體器件和新材料、互聯網和無線通信技術應用、綠色能源等,已完成的投資項目包括去哪兒、百合網、滴滴打車、波士頓電池、晶能光電(江西)有限公司等。而在金沙江創投的背後,則浮現出鄭建明的背影。
鄭建明是順風清潔能源(01165.HK)的實際控制人,因2014年出資30億元抄底無錫尚德而被稱為“光伏帝”。
如果對資本市場較為註意的話,就會發現3月23日的時候,順風清潔能源曾宣布,就收購晶能光電51%股權的交易,與其股東LatticePowerCorporation訂立《諒解備忘錄》,並提議收購的代價全部由公司發行及配發新股的方式支付。
而路透社的報導顯示,晶能光電3月中旬的時候曾就收購Lumileds出過價。晶能光電主要生產可用在通用照明、顯示幕、LCD背光和工業領域的LED芯片產品,擁有矽襯底GAN外延生長和芯片加工技術,曾經的蘋果供應商藍寶石也擁有該領域的技術、產品和市場。
據知情人士透露,鄭建明對亞太資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出資份額很大,與金沙江創投方面也是緊密合作夥伴。因此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鄭建明佈局LED產業、投資方向從“光伏”轉向“光電”、擴建LED產業版圖的又一步。而且鄭建明又通過收購掌握了600餘項的專利,這無異於如虎添翼,而且對國內LED行業來說,等於是一次大洗牌。
不過在這次收購過程中,鄭建明本人並未現身。
伍伸俊表示,Lumileds的財務狀況非常健康,2014年銷售額接近20億美元,稅前利潤率達到兩位數,在全球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
在伍伸俊看來,飛利浦這次願意出售旗下LED照明業務,是因為根據其戰略定位,未來將集中於醫療產業。“照明產業的機會很大,但需要不斷投入,飛利浦認為未來包括LED照明市場在新興國家,尤其是在中國。”
根據交易約定,在完成對飛利浦Lumileds併購交割後,新公司仍將保留原名Lumileds,並仍由Lumileds LED現任首席執行官Pierre-Yves Lesaicherre執掌,以穩定團隊,伍伸俊將出任Lumileds的臨時總裁。飛利浦仍將是Lumileds的重要客戶,並將繼續保持與Lumileds在研發與供應上的合作關係。
伍伸俊表示,在一切步入正軌以後,將盡快實現Lumileds中國本地化,同時希望將來能夠進行IPO,實現上市。
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項目的併購得到江西省和南昌市政府的鼎力幫助,南昌市將為該項目產能的擴張提供強力支持,南昌工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也參與到了併購當中。也許就在不久之後,中國品牌“飛利浦”LED產品就會源源不斷進入全球市場。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150403/231921886165.shtml
----------------------------------------------------------------------------------------------------------------------------------
相信,讀者看到一連串通告及鄭建明等人的相關海外收購後,也隱約感到 595 及 1165 收購晶能光電 (Lattice Power),分別持有1.7%(落釘?)及51%,並非無的放矢。接下來的問題是,這個 LED 大茶飯,最終只放在 1165? 定還是有機會借 595 的殼再大幹一番?看倌就要拭目以待。
假如今次是最後升浪
筆者在報紙上的一周回顧曾寫道:
恒指指數由2008年10月底的10676點反彈至2010年11月24989點後,相信已完成牛市一期;並於2011年至2015年出現長達4年的牛市二期,即「上落市期」。在這段日子內,無論專業投資者或普通散戶,已習慣大市有什麼風吹草動,反應多是先沽為敬;理由是在上落市之內,個股在高位沽完,套出的資金可以在股市中另覓對象;相反,死抱不放,好容易由贏變輸。
不過,時移勢易,筆者相信港股牛市二的周期,理論上已接近完成,預料將朝著牛市三期進發,即雞犬皆升(Everything Grows)的階段。在今年4月開始,大部分投資者面對最大的風險已經是「無股之災」;原因是不少投資者仍沿用近年打法,有盈利就急於吐利,但單邊市之下股價一升再升,如港交所(00388)急升至240元時就急忙沽出獲利,但意想不到兩日股價即再衝上300元水平;事實上,未來投資策略應該是利用每次回落,作為買入之機,因為A股已被確認進入大牛市,未來港股的走勢應該是一浪高於一浪。
又假設,如果我們真的進入牛三(最後升浪)的話,那些股份將會升得最多﹖
事實上,筆者也沒有水晶球,當然無法估到那些股份升得最多。
不過,若時光倒流的話,在2007年大奇蹟日(8 月17日 - 最低見 19386點)後至10月30日恒指最高見31958點期間,那些股份又表現得最好呢﹖
答案見下表

資料來源︰彭博;2015年4月
當然,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覆,但卻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從<表>可見,排名最佳的首100隻股份中,其時市值大於100億元佔四成。筆者的感觀是與其「博冷門」,倒不如直接買入大價股,風險與回報似乎更為合理。
最後,人人都話港股進入大時代,這次又會否是「最後升浪」﹖還要拭目以待。
發表時間:2015年4月26日 | 評論 (1)
| 全文
恒指指數由2008年10月底的10676點反彈至2010年11月24989點後,相信已完成牛市一期;並於2011年至2015年出現長達4年的牛市二期,即「上落市期」。在這段日子內,無論專業投資者或普通散戶,已習慣大市有什麼風吹草動,反應多是先沽為敬;理由是在上落市之內,個股在高位沽完,套出的資金可以在股市中另覓對象;相反,死抱不放,好容易由贏變輸。
不過,時移勢易,筆者相信港股牛市二的周期,理論上已接近完成,預料將朝著牛市三期進發,即雞犬皆升(Everything Grows)的階段。在今年4月開始,大部分投資者面對最大的風險已經是「無股之災」;原因是不少投資者仍沿用近年打法,有盈利就急於吐利,但單邊市之下股價一升再升,如港交所(00388)急升至240元時就急忙沽出獲利,但意想不到兩日股價即再衝上300元水平;事實上,未來投資策略應該是利用每次回落,作為買入之機,因為A股已被確認進入大牛市,未來港股的走勢應該是一浪高於一浪。
又假設,如果我們真的進入牛三(最後升浪)的話,那些股份將會升得最多﹖
事實上,筆者也沒有水晶球,當然無法估到那些股份升得最多。
不過,若時光倒流的話,在2007年大奇蹟日(8 月17日 - 最低見 19386點)後至10月30日恒指最高見31958點期間,那些股份又表現得最好呢﹖
答案見下表

資料來源︰彭博;2015年4月
當然,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覆,但卻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從<表>可見,排名最佳的首100隻股份中,其時市值大於100億元佔四成。筆者的感觀是與其「博冷門」,倒不如直接買入大價股,風險與回報似乎更為合理。
最後,人人都話港股進入大時代,這次又會否是「最後升浪」﹖還要拭目以待。
再談「神奇公式」
很久沒有寫文,其中一個原因是懶惰(每星期在報章發表數千文字,原來已經相當疲累),其二是也沒有甚麼好心水。
有留心筆者最近在報章上的文章,會發現最近寫過一篇頗為有趣的文章,當中提及一個選股方法,名為「神奇公式」(Magic Formula)。
相關連結如下:
上篇:打敗大市的「神奇公式」
下篇:「神奇公式」豈是紙上談兵
簡單來說,「神奇公式」的核心指標有二,包括:
一、資本回報率(ROC)= EBIT ÷ (Net Working Capital + Net Fixed Assets)
二、盈利收益率(Earnings Yield)= EBIT ÷ Enterprise Value
「神奇公式」的流程如下:
其實大部份內容都在報章上已有詳盡講解釋(包括 Back-test result),這裡也不再重覆。
然而,由於報紙上版位有限,更完整的篩選結果未能登出,趁機在這裡將整個「原汁原味」的列表附上,方便大家再進一步參詳。

發表時間:2015年4月1日 | 評論 (0)
| 全文
有留心筆者最近在報章上的文章,會發現最近寫過一篇頗為有趣的文章,當中提及一個選股方法,名為「神奇公式」(Magic Formula)。
相關連結如下:
上篇:打敗大市的「神奇公式」
下篇:「神奇公式」豈是紙上談兵
簡單來說,「神奇公式」的核心指標有二,包括:
一、資本回報率(ROC)= EBIT ÷ (Net Working Capital + Net Fixed Assets)
二、盈利收益率(Earnings Yield)= EBIT ÷ Enterprise Value
「神奇公式」的流程如下:
- Establish a minimum market capitalization (usually greater than $50 million).
- Exclude utility and financial stocks.
- Exclude foreign companies (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s).
- Determine company's earnings yield = EBIT / enterprise value.
- Determine company's return on capital = EBIT / (net fixed assets + working capital).
- Rank all companies above chosen market capitalization by highest earnings yield and highest return on capital (ranked as percentages).
- Invest in 20–30 highest ranked companies, accumulating 2–3 positions per month over a 12-month period.
- Re-balance portfolio once per year, selling losers one week before the year-mark and winners one week after the year mark.
- Continue over a long-term (5–10+ year) period.
其實大部份內容都在報章上已有詳盡講解釋(包括 Back-test result),這裡也不再重覆。
然而,由於報紙上版位有限,更完整的篩選結果未能登出,趁機在這裡將整個「原汁原味」的列表附上,方便大家再進一步參詳。

「超級連繫人」(super-connector)的反思
「香港作為世界上一個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國兩制」下,既有「一國」的優勢,同時亦有「兩制」的優勢。香港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介面,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的先行者,有「first mover advantage」,同時成為國內與國外之間的「超級連繫人」(super-connector)。」
行政長官梁振英
梁振英在信報主辦的「香港經濟峰會2015」致辭時指出,香港作為世界上一個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國兩制」下,既有「一國」的優勢,同時亦有「兩制」的優勢。但令人遺憾的是,普遍香港人對「兩制」的感覺是漸行漸遠;而離岸人民幣業務的先行者,以至於開放滬港通等措施,除金融業界有所得益外,一般普羅市民所能分享的經濟成果卻十分有限。特首認為香港將成為國內與國外之間的「超級連繫人」(super-connector),但能夠演繹這個角色的,到底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還是所謂的「新香港人」﹖似乎都值得讀者深思。
佳明集團(1271)乾升之謎
佳明集團(1271)於1997年在香港成立,為建築承包商。2008年,公司進入數據中心開發和租賃業務。
筆者已持有逾年,但一直未有特別上心。不過,參考新意網(8008)的商業模式,認為數據中心開發和租賃業務都是一門不錯而且穩定的生意。而最近股價由不足4元起步,個多月內升至7元以上水平,加上剛公布中期業績,因而另筆者好奇看看公司的可能出現的催化劑。
事實上,筆者對其建築業務並不感太大興趣;不過,香港在一兩年內的建建項目仍不絕,相信佳明在建築業務的生意仍然會穩定。至於數據中心開發和租賃業務方面,筆者在中期報告中看到公司以下的描述:
數據中心物業租賃業務
本集團現有位於荃灣的高端數據中心iTechTower提供架空地台面積約53,200平方呎,自二零一一年起已全面租出。位於葵涌打磚坪街的第二個高端數據中心地盤於二零一二年十一月購入,並自二零一四年五月起進行上蓋建築工程。該發展工程可望於二零一六年第三季前後竣工,總發展成本(包括土地成本)估計為682百萬港元。預期第二座數據中心大樓可提供架空地台面積約45,000平方呎,將於二零一五年年底前開始投入營運。
再參考綜合資產負債表上的項目:
固定資產——(投資物業)的金額為26.14億元
筆者估計,葵涌的數據中心物業目前應以成本(Cost)入賬,即6.82億元。
如此推算,荃灣的數據中心在佳明的賬目約值:26.14-6.82=19.32億元,而當明年底,葵涌的數據中心物業落成並開始提供收入後,公司將有關物業進行重估時,葵涌的數據中心的價值在佳明的賬目將大幅提升。
又假設葵涌的數據中心未來價值等於荃灣的數據中心,即是未來有機會可以錄得的重估收入為 19.32 - 6.82 = 12.5 億元,而資產總值亦因而大幅提升 12.5 億。
以目前佳明約 20.5 億資產淨值來看,未來將有機會增加至約 33 億元。佳明目前的市值約為 32 億元(目前PB為1.7倍,已發行股數約4.407 億股),估計未來 PB 將跌至 0.97 倍;而新意網目前的PB同樣約為 1.7倍;若假設佳明將來可以保持相約估值,即未來股價有機會升至12元左右水平。
發表時間:2014年11月28日 | 評論 (2)
| 全文
筆者已持有逾年,但一直未有特別上心。不過,參考新意網(8008)的商業模式,認為數據中心開發和租賃業務都是一門不錯而且穩定的生意。而最近股價由不足4元起步,個多月內升至7元以上水平,加上剛公布中期業績,因而另筆者好奇看看公司的可能出現的催化劑。
事實上,筆者對其建築業務並不感太大興趣;不過,香港在一兩年內的建建項目仍不絕,相信佳明在建築業務的生意仍然會穩定。至於數據中心開發和租賃業務方面,筆者在中期報告中看到公司以下的描述:
數據中心物業租賃業務
本集團現有位於荃灣的高端數據中心iTechTower提供架空地台面積約53,200平方呎,自二零一一年起已全面租出。位於葵涌打磚坪街的第二個高端數據中心地盤於二零一二年十一月購入,並自二零一四年五月起進行上蓋建築工程。該發展工程可望於二零一六年第三季前後竣工,總發展成本(包括土地成本)估計為682百萬港元。預期第二座數據中心大樓可提供架空地台面積約45,000平方呎,將於二零一五年年底前開始投入營運。
再參考綜合資產負債表上的項目:
固定資產——(投資物業)的金額為26.14億元
筆者估計,葵涌的數據中心物業目前應以成本(Cost)入賬,即6.82億元。
如此推算,荃灣的數據中心在佳明的賬目約值:26.14-6.82=19.32億元,而當明年底,葵涌的數據中心物業落成並開始提供收入後,公司將有關物業進行重估時,葵涌的數據中心的價值在佳明的賬目將大幅提升。
又假設葵涌的數據中心未來價值等於荃灣的數據中心,即是未來有機會可以錄得的重估收入為 19.32 - 6.82 = 12.5 億元,而資產總值亦因而大幅提升 12.5 億。
以目前佳明約 20.5 億資產淨值來看,未來將有機會增加至約 33 億元。佳明目前的市值約為 32 億元(目前PB為1.7倍,已發行股數約4.407 億股),估計未來 PB 將跌至 0.97 倍;而新意網目前的PB同樣約為 1.7倍;若假設佳明將來可以保持相約估值,即未來股價有機會升至12元左右水平。
東江集團(2283)向 RAYS Capital 配股及認股權證(待續)
東江集團(02283)上市不足一年,主要從事注塑模具的設計及製作及注塑組件的機械設計及製造業務,以及提供二次加工服務。產品廣泛應用於通訊設備、汽車、家用電器、視頻遊戲機、數碼設備、手機、彈珠機及醫療設備等行業。該公司目前擁有蘋果、Polycom、Electrolux 及 Sandisk 等主要品牌客戶。
業績分析:
(後續)
事件:
以每股1.8元向 RAYS Capital 配售 50 萬股新股,及按每份 0.01 元配售金額為 4760 萬元的認股權證,分別所得淨額為 65 萬元及 20 萬元,將用作一般營運資金。50 萬股配售股份佔經發行配售股份後擴大股本 0.06%;假若認股權證按行使價每股 2.38 元獲悉數行使,將發行 2000 萬股,其佔經發行配售股份及認股權證股份後擴大股本2.36%,屆時再籌4640萬元,將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配股價 1.8 元較公布前收市價 1.9 元折讓 5.26%,而認股權證行使價 2.38 元較昨日收市價 1.9 元溢價 25.3%。於配發及發行配售股份後及緊隨悉數行使認股權證所附之認購權後,RAYS Capital 持股將由 0.14% 增至 2.56%。
RAYS Capital 何許人﹖
Rays Capital 的掌舵人來頭不少,是金管局當年「女掌櫃」葉約德於 2011 年創辨。旗下基金去年回報逾四成;而年初至今,回報亦逾二成。事實上,翻查過往資料,Rays Capital 過往亦曾利用認股權證等方式入股潛力二三線股。例子:理士國際(00842)。
(後續)
發表時間:2014年11月17日 | 評論 (3)
| 全文
業績分析:
(後續)
事件:
以每股1.8元向 RAYS Capital 配售 50 萬股新股,及按每份 0.01 元配售金額為 4760 萬元的認股權證,分別所得淨額為 65 萬元及 20 萬元,將用作一般營運資金。50 萬股配售股份佔經發行配售股份後擴大股本 0.06%;假若認股權證按行使價每股 2.38 元獲悉數行使,將發行 2000 萬股,其佔經發行配售股份及認股權證股份後擴大股本2.36%,屆時再籌4640萬元,將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配股價 1.8 元較公布前收市價 1.9 元折讓 5.26%,而認股權證行使價 2.38 元較昨日收市價 1.9 元溢價 25.3%。於配發及發行配售股份後及緊隨悉數行使認股權證所附之認購權後,RAYS Capital 持股將由 0.14% 增至 2.56%。
RAYS Capital 何許人﹖
Rays Capital 的掌舵人來頭不少,是金管局當年「女掌櫃」葉約德於 2011 年創辨。旗下基金去年回報逾四成;而年初至今,回報亦逾二成。事實上,翻查過往資料,Rays Capital 過往亦曾利用認股權證等方式入股潛力二三線股。例子:理士國際(00842)。
(後續)